次磷酸钠以前在日本,法国生产,由于20世纪化工产能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生产厂家产能从20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迁移到我国。我国从此由次磷酸钠进口国转变为了出口大国,为国内的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西方和日本等国基本已不再生产,而我国则是的次磷酸钠生产地。
1,研发和技术开发
次磷酸钠在我国目前基本都是按照HG3253-2009标准生产,产品品质虽然已经获得国外客户肯定,但是该产品的应用的深入研究却几乎是空白。这也是我国多数化工企业的通病,注重生产销售,不注重研发投入,不注重应用工程的研究。逆向工程从来都是我们的专长,等我们在某个领域成功逆向后,国外的大型跨国企业却早已在该细分领域更新换代。
2,次磷酸钠出口
次磷酸钠和我国多数的化工产品一样,基本处于生产代工的状态。基本没有形成知名的品牌。特别是从2010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的洗牌方式,关闭的很多小型生产厂家,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依然没有形成有话语权的市场。虽然我国的生产产能达到了15万吨/年的规模,可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局面一直在延续。如此奇特的市场现象是我们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
3,行业利润分配
我们虽然掌握了的生产能力,供货能力,但是次磷酸钠就像钢铁、稀土等一样被“贱卖”。市场定价议价能力完全缺失。国外贸易商赚的盆满钵满,而我们国内生产厂家的价格报价始终在成本线附近挣扎。承受了巨大的环境压力,而利润却源源不断流到国外。如此让人汗颜,寒心的现象是值得每个国内从业者认真思考的问题。由大变强可能需要一个痛苦的行业转型,而实现这个转型却非常不容易。
4,内卷严重
国外客户,特别是一些需求量大的客户往往把国内次磷酸钠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产能及愿意成交的价格了解的一清二楚。对国内厂家的销售心理更是了如指掌。所以,我们在与外商谈判的时候总是被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了主动。不得不说海外客户情报的精准。
我们的次磷酸钠是较大的生产国却完全没有市场定价权,没有话语权。次磷酸钠价格利润我们完全不能自己掌控,品牌缺乏,研发能力,应用能力不足是目前生产格局中的奇特现象。所以,在这条路上我们国人,从业者及政策制定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一篇:暂无